【臺灣諮商心理學會暨東華大學人文臨床療癒學群聯合刊載】電子奶嘴:孩子的3C危機

2017-01-20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暨東華大學人文臨床療癒學群聯合刊載】-- 愛彌兒,愛我們的孩子

東華大學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彭彥禎

序言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直到現在的資訊時代,人們的生活經歷了許多變革,生活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下逐漸的改變著。1982年個人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校園與家庭,為大眾的生活投下了一顆震撼彈,而後隨著科技日益進步,電腦的體積也逐漸變小,在20072010年後因iPhoneiPad相繼問世,也掀起了一波智慧型產品熱潮。當這些小巧、方便攜帶、使用簡單、內容豐富多元的產品進入了家庭,將會為家長與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本文將針對嬰幼兒使用智慧型產品的危機與使用建議進行說明與討論。

試想像幾種可能發生在你家的情況:

當你忙於其他事情,而你家的小寶貝一直到處搗蛋或是哭鬧的時候,你知道有一種神奇的工具他具有教育功能還可以讓他安安靜靜地,一用就可以持續好幾個小時,屢試不爽,請為各位爸爸媽媽會不會覺得救星出現了呢?

  這是一個很容易發生於日常的情境,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的網路問卷調查,有高達六成的家長會將智慧型產品當作安撫孩童的工具,有三成五的家長讓孩子在餐廳使用智慧型產品,好讓孩子可以安安靜靜的坐著[1],慢慢的這些「電子奶嘴」已經默默地成為了家長心目中的理想奶嘴。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看到很多關於智慧型產品使用相關的新聞,例:「手機是健康殺手 5大影響不容忽視(中時電子報)」、「日花八小時滑手機 少婦罹患乾眼症(自由時報)」、「長期滑手機頸椎退化 30歲男手無法扣扣子(蘋果日報)」、「愛滑手機過度仰賴「虛擬社交」 恐增加焦慮感(自由時報)等,我們不難看出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對我們的身體與心理所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台灣有三成以上兒童,每天使用3C產品超過一小時,並且有三成二的孩子在兩歲以前就開始接觸3C電子產品,其中逾六成兒童若無法使用時會吵鬧不休[1],在鄰近國家,如韓國,研究調查顯示,有超過五成八的嬰幼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習慣[2],在美國,有七成擁有平板的家長會給家中的嬰幼兒使用平板,並有九成的兩歲以下嬰幼兒會操作平板[3],對一個機能發展完全的成人來說都有可能有這麼多影響了,那麼對於還在發育中的小小孩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嬰幼兒使用手機可能產生的的發展危機吧。

智慧型產品對於嬰幼兒的發展危機

【生理發展】

  與生理相關的期刊研究指出,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長,越容易造成及脊椎側彎,根據荷蘭醫學期刊「Medisch Contact」指出,現在有越多發育中的孩子,長期坐或攤坐在沙發上看使用智慧型產品,以致肌肉與脊椎,因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而受到傷害,會讓小孩有所謂的「電玩背」(Gameboy Back),即姿勢不良造成的脊椎發育問題,如椎間盤突出、脊椎側彎等問題[8]。其他生理發展上的影響還有:影響動作協調能力、身體健康較差、肌力與體適能不佳等影響,心肺耐力不佳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感冒,精神萎靡不振,沒有足夠體力應付課業壓力和從事學習活動[9]。在臨床上也發現,現在孩子的體適能,已經不如以前了。孩子習慣使用固定手指滑動導致精細動作協調差,會影響孩子寫字、畫圖、美勞以及其他精細操作的能力。

  另外一個也被影響很大的就是視知覺的發展,新生兒通常會呈現低度數的遠視,而後要到四到六歲時才能慢慢調整成正常成人的視力[4]。雖然大人的近視度數不容易再加深,但長時間使用智慧型產品也會讓成人產生一些眼睛的病變,如乾眼症等,那麼當我們將這些大人都不見得能承受的刺激轉移到孩子身上,勢必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影響。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1.0-8/15994753_574081312781069_5413912631527529568_o.png?oh=cb62e597e931df72100fb8d0b79164f4&oe=5918FB72

  智慧型產品容易使用時間過長,加上又是近距離使用,容易造成睫狀肌緊繃,造成假性近視,若不積極至瞭恐變成真近視,而嬰幼兒時期就有近視者,長大就容易有較深的近視[5]。三歲前孩子的視覺發展,還沒成熟到可以接受畫面太快以及大量光的刺激。長期使用,會對孩子眼球的肌肉造成疲乏,也會影響追視的能力和與日常息息相關的立體判斷。這些影響可能在早期就會出現,例如經常瞇眼看東西或是湊得很近、容易摔跤,或平衡感不好等,若是發生在學齡期的兒童更有可能造成課業上的問題,例如看不到黑板、閱讀或寫字時容易漏字漏行[6]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1.0-8/15995255_574082076114326_3371410738547294020_o.png?oh=25f6ffe8ecec1d175b2353c504e5766a&oe=5904C369

【心理發展】

  除了感官發展外,認知發展、情緒與人際關係也是0-2歲孩童之發展重點。嬰幼兒的大腦認知發展,18個月以前嬰幼兒發展以右腦為主,右腦主要功能在於精確且完整的接收功能,對於接收到的訊息較缺乏判斷與評價能力 [7]。直到三歲孩子都還在模仿與學習階段,就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來說明,學習來自於觀察(observational learning)與模仿(modeling),我們可以從日常中發現,當孩子看到家長穿高跟鞋,他趁家長不在時也偷偷穿著高跟鞋走來走去;當孩子看到家長用暴力的行為來管教他們,他們同樣也可能會用暴力的行為去試著控制其他小朋友,這些都是觀察與模仿在日常中的表現,正所謂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即是如此。社會學習理論中也提到最能夠引發孩子模仿的楷模(model)有以下幾種人物: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同性別的人、曾獲得榮譽的人、出身高層社會以及富有家庭同儕的行為、同年齡同社會階層出身的同儕,換句話說當家長習慣長時間的使用智慧型產品,孩子們也會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手足之間也會形成模仿,根據韓國一份針對嬰幼兒的研究調查,73%的嬰幼兒會跟母親相處的時候使用智慧型產品,與手足比例也有42.5%,當我們提供一個什麼樣的楷模給孩子,他們就會模仿並成為這樣子的人,因此當三歲前孩子的大腦認知還沒發展成熟,無法分辨智慧型產品中所發生的事物與真實的事物是否等同,就只能單純的吸收,這些內容對大腦並沒有太多意義,反而有可能傷害其思考能力。另外長期下來,智慧型產品的快速且跳躍式的觀看閱讀方式對於孩子的專注力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孩子的學習受到阻礙。三歲以前的孩子也需要許多不同的感官刺激去活化大腦各區的發展,如觸覺、聽覺、手眼協調、肢體大動作、手部精細動作,而長時間使用智慧型產品都有可能對這些發展造成危害[6]

  再來從人格發展的角度來說,剛出生至三歲是嬰幼兒藉由觀察學習與外界互動的時期,嬰兒期(0-9個月),的孩子會喜歡聽、看、模仿大人聲音、姿態、手勢與表情等,受到氣質、性別家庭關係和教養風格的影響,若此時發展良好,心理便有安全與愉悅的感覺,此學習經驗對於往後學習有深遠影響 [7]。長時間使用智慧型產品會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互動不足,孩子無法從互動中學習相處的模式與方法,影響其社交功能,兒童可能出現社交障礙、情緒失控,進而讓孩子不喜歡與人互動或交不到朋友。另外研究中顯示,大多數的家長並不知道合理的使用時間為何,無法有效管理孩子使用時間[1],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沉迷甚至成癮、不聽管教也會進而影響家庭和諧的親子關係[6] (蘋果日報2017/1/8想要平板媽不肯 國二生放火燒宅)

給家長的建議:

1.家長對於智慧型產品要有正確且實際的認知

智慧型產品的功能有很多,包羅萬象,根據韓國的研究調查顯示,母親讓孩子使用智慧型產品的原因主要是認為:

※ 智慧型產品可以對學習方面有所幫助,47.7%

※ 必須跟隨使用智型產品的趨勢,42.2%

※ 如此一來孩子不會打擾到家長,也不用花太多時間陪他們玩,27.3%

※ 讓孩子不會害怕這些新的行動裝置,18.8%

  由此可知多數的照顧者認為並期待智慧型產品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認為他具有教育性,事實上,智慧型產品的確是具有他的教育功能,但陪同使用的家長將會是他是否能好好發揮教育功能的關鍵。把一個平板交給孩子,不給予其他處置,那麼很自然地,孩子會發揮為他玩樂的天性,將大多數的使用時間分配於遊戲、觀看動畫影片之類的娛樂活動,那麼就無法好好發揮智慧型產品的教育功能。因此,父母應先陪同孩子使用智慧型產品,建立孩子良好使用習慣,替孩子搜尋適當的教材並篩選掉不合適的網站、應用程式及內容,才能使智慧型產品可以帶給孩子正確的知識及適齡的內容。

2.家長該做的功課

  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式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家長也應該要了解智慧型產品可以做的保護措施,例如:使用「應用程式鎖」替涉及到付費或是兒童不適合使用的應用程式加密上鎖並定期更換密碼、使用「限時鎖」讓手機在孩子使用一段時間後自動上鎖、或是申請「色情守門員」阻擋孩子進入不適合的網站中瀏覽........等(相關父母可用應用程式如:OurpactNQ Family Guardian)S世代(screen generation)的孩子對於學習使用智慧型產品往往比大人更快上手,因此父母耶應該要更積極的去熟悉及了解智慧型產品的功能,才能發揮監督與指導的功能。

3.家長的自身要求

  家長除了要知道如何使用智慧型產品,以及熟悉其功能外,家長也應該要做好榜樣,例如:如果你要求孩子要好好把飯吃完才可以使用智慧型產品,那麼此時家長邊吃飯邊滑手機的行為便是不恰當的。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要在你跟他講話的時候盯著螢幕看,那個你也要在他講話的時候將智慧型產品先放到一邊,好好聽他講話。孩子總是將家長當作楷模,孩子的本能就是會觀察與模仿家長的行為,正所謂上行下效,唯有端正自身的行為才能以身作則,孩子也才會認同並服從。

4.使用的空間及時間

  當孩子要使用智慧型產品時,盡量讓孩子待在家長的視線範圍內,並且保持光線明亮。使用時間方面,目前衛福部仍未提出「合理時間」,但國健署建議2歲以下孩子盡量不要使用3C產品,而2歲以上1天使用盡量不超過1小時,且半小時休息10分鐘。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1.0-8/15995189_574084339447433_7861109675886875719_o.png?oh=bef9752a6885dc6a91d05ec3dcea8b8d&oe=59024C11

5.看看除了智慧型產品以外的世界

  除了智慧型產品外,家長可以多鼓勵、多帶孩子去參加其他戶外活動或是靜態活動,讓孩子多方涉略,讓孩子知道除了智慧型產品外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去體驗,讓孩子可以有更多選項去分配他的空閒時間,也可以增進孩子與其他人互動的機會。

6.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當孩子對智慧型產品產生依賴並從中獲得快樂時,可想而知我們會變得難以從孩子手中平靜的拿回智慧型產品,孩子可能會出現哭鬧,生氣等情緒,此時家長應該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並且同理與接納孩子的情緒,說明採取這個措施的原因,並且跟他談談你的想法。

 

 

更多參考資料:https://www.spicemami.com/thread-30863-1-1.html

[1] 李玉惠(2016)。家長對兒童使用3C產品看法與態度之研究。學校行政,(103)118-139doi:10.3966/160683002016050103007

[2] Baek, Y. M.,Lee, J. M., Kim, K.S.(2013). A Study on Smart Phone Use Condition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Retrieved from doi:10.14257/ijsh.2013.7.6.12

[3] Mark Prigg (2015).The iPad really IS child’s play. 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wQzb2Y

[4] 林隆光(2008)。視力如何發展。取自https://goo.gl/YUpbhs

[5] 陳芷郁。零至三歲嬰幼兒的視力發育與照護。取自https://goo.gl/yoDkDy

[6] 王宏哲。從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看3C產品。取自https://goo.gl/8zgE0k

[7] 蔡青君(2008)。嬰幼兒閱讀活動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s://goo.gl/DxLVpf

[8] 羅詩樺(2013)。沉迷網路遊戲小孩「電玩背」上身【華人健康網】。取自https://goo.gl/r9Rh2h

[9] 賴怡妏(2014)。打造新3C兒童,全家總動員。彰基院訊電子報。取自https://goo.gl/oNzdzZ